何玉,文学硕士,2006年进入山东科技大学工作,曾负责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承担留学生《汉语4-3》、《汉语4-4》、《HSK备考》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先后主持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国际研究生中国文化实践教育研究》获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杨帆,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国际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语料库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研究。曾任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原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专职教师、原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教师,现讲授国际学生《汉语》《中国概况》《中国语言文化》与中国本科生《现代汉语》等课程。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山东省科协、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等教学科研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攻关与一般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市高校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大赛”一等奖、“北京语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获“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赛事奖项。
马英骁,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本体、汉韩语言比较、国际中文教育。出版专著1部,发表中、韩、英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教学、科研项目5项。2010至2012年,受国家汉办指派赴韩国孔子学院任教。2016至2020年,任韩国全北大学BK21+人才培养事业团助理研究员。主讲汉语综合、口语、听力、阅读等多门课程。
丁丽,四川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教育硕士,现为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国际中文教育教研室副主任,HSK汉语水平考试阅卷员。主讲面向国际学生的汉语、中国概况等课程。主要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传播、跨文化交际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篇,出版教材、教辅各1部,主持教改项目、课程建设项目各1项,负责并结项横向1项,获山东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参与各级教研、科研项目多项。曾参与HSK汉语水平考试3到5级命题,美国中文领航项目教学等工作。
阎文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主讲国际学生《汉语》《中国概况》《汉语综合》《初级汉语口语》及《HSK备考》等主干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别/区域中文教育研究、来华留学教育教学研究,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研究及横向项目多项,多次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提供课程设计服务;曾担任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并经孔子学院总部选派赴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国际中文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感受中国新时代”主题征文、摄影和短视频大赛全国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