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6 学科门类:工学(08) 学科级别:一级
一、学科简介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于1986年7月获得“矿山测量”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6月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6月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测绘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包括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等近百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50多项,已在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遥感科学理论与技术、海洋测绘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理论与技术、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3S集成技术,以及测绘仪器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科所在的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6个系、1个实验中心,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含客座13人),教授23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59人(博士后11人)。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拥有14个专门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
二、适用学科
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3、摄影测量与遥感
4、海洋测绘
5、国土信息与生态环境
6、测绘仪器与系统
三、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能跟踪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在本学科领域内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科的某个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很好的协作精神。
(2)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2门外语。
(3)在学术上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领域或专门技术研究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4) 具有健康的体魄。
四、学制及学分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至少应修满24学分,其中必修环节6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适用学科
选课要求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基础外语
108
4
专业外语
40
第二外国语
70
任选
1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基础理论课
现代分析数学
60
专业基础课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
32
2门
地理过程分析与空间信息可视化理论
遥感对地观测与应用
专业课
GNSS理论与技术进展
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技术进展
现代摄影测量技术进展
遥感科学与技术进展
海洋测绘技术进展
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进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变形监测与控制进展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
必
修
环
节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学术活动
论文中期研究报告
补
课
程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
硕士、博士专业跨一级学科的学生,从5门课程中任选2门,随硕士生听课并考试。
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
空间数据组织与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
同等学力或专业跨度较大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2门。由各学院安排随硕士生听课,并参加考试,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六、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参照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